那兒˙˙˙有我想念的故鄉[味道]
靜˙˙下 心˙˙解磁場
有時˙˙選擇靜靜的感覺磁場˙˙也是種[會]靈˙˙˙
那兒的氛圍˙是[天上]的氛圍˙˙˙
我靜靜的要眾師兄姐˙˙調息˙˙凝神˙˙問他們˙感覺到了嗎?紅氣上升˙˙彩虹紛竄˙˙七彩如龍
風˙˙飛揚˙˙體會五母˙五老˙˙的用心了嗎?
雖然˙˙接到許多的寶物˙˙但是˙˙那不是重點˙˙重點是˙心[沉澱了嗎?]找到回歸的感覺了嗎?
在風蕭蕭間˙˙˙我們˙與天地合而為一˙˙
感恩˙˙˙
那兒˙˙˙有我想念的故鄉[味道]
靜˙˙下 心˙˙解磁場
有時˙˙選擇靜靜的感覺磁場˙˙也是種[會]靈˙˙˙
那兒的氛圍˙是[天上]的氛圍˙˙˙
我靜靜的要眾師兄姐˙˙調息˙˙凝神˙˙問他們˙感覺到了嗎?紅氣上升˙˙彩虹紛竄˙˙七彩如龍
風˙˙飛揚˙˙體會五母˙五老˙˙的用心了嗎?
雖然˙˙接到許多的寶物˙˙但是˙˙那不是重點˙˙重點是˙心[沉澱了嗎?]找到回歸的感覺了嗎?
在風蕭蕭間˙˙˙我們˙與天地合而為一˙˙
感恩˙˙˙
沒有智慧的神通 猶如無箭之弓 成事不足 敗事有餘】
【沒有智慧的神通 猶如無箭之弓 成事不足 敗事有餘】
那天在看港劇布袋和尚時 聽到這句話時很有感觸
在打坐的時候 可能是因為知道大概會如何發展
所以當自己一直在同一個階段 停滯不前 心裡難免會有點慌
有時想放棄 想那就呆呆坐好了 什麼都不要想
可是又一直會想說 王母娘娘 與 花蓮慈惠堂瑤池金母娘娘 都說要練
自己雖是坐在哪 卻又有點不知所措
有天 師姐要到玉尊宮幫很多師兄姐涉赦因果
我想也有我的分 剛好時間又可以配合 所以也跟著去了
當天 玉皇大天尊相當慈悲 不嫌棄小徒兒笨笨 讓我照了一陣子的日鏡
淨化我的靈體 並允諾願意教我靈修的事 有些地方 祂會幫忙
晚上 回到宮裡打坐的時候 "真的"突破我原來一直停滯不前的中繼點
眼前的漩渦 變成超快速的轉個不停 (原來只是緩慢的光影轉變 大多是轉圈圈)
專心的程度 也比以往好(以前的遜到我都不好意思說 現在雖也還很遜..但有進步ㄋ)
心 也靜 也淨下來多一些 (比較不會想東想西)
在突破的那一剎那 真的是又驚又喜
感恩玉尊宮 玉皇大天尊 與眾神 與母娘 淨蓮師姐
接下來的工作 小的我 會自己更努力的.....
這又再次應證我之前提到的“時機“ㄅ∼∼
很多事真的不能急 時間到了 機緣 來了就知道ㄌ 跑也跑不掉
也許 有一些師兄姐 認為我會的東西好像很多
其實我一路都還矇矇懂懂 我對自己的靈其實也還很不了解
祂會的很多東西 跟我自己的清楚了解程度還有一大段距離
我還在學習 我唯一能比較能掌控的 就是好好做我的“人“這個角色
為人妻 為人媳 為人女 為人姐 為人師....
神通 是學修的附加價值其實
把心修好 圓滿我的人生 才是我訂定的目標
這不是標準答案 我相信每個人都有不一樣的歷程
我把我的經驗寫出來 純屬分享喔........
這篇文章˙˙偷盜自思芳師姐
這是一張˙˙等到抓狂的照片
因為˙˙每次要等他按下快門的那一霎那˙˙總是要等到臉部的肌肉[笑到很酸]˙全身的姿勢擺到發抖˙˙還等不到˙˙按下快門
於是˙˙表情全變了˙˙他卻選在˙˙這一霎那˙故意的按快門
哈哈
問˙˙˙
為什麼靈體讓我知道她存在的方式˙˙˙是選擇打嗝?
而且˙˙讓我感到難堪
呼吸困難˙˙吞嚥困難˙˙˙我甚至選擇吃藥控制打嗝˙˙長期如此
我需要看心理醫生嗎?
我快把自己當精神病患了˙˙˙
醫生說這種只能醫藥控制˙˙無法根除
答˙˙˙
靈體要喚醒我們˙˙會以不同的方式告知˙˙最常見的就是打嗝
打嗝˙˙是一種身體裡面的氣動˙˙而[靈]本身就是一股[氣]˙˙當這股[氣]˙˙在蠢蠢欲動時˙˙您就會發覺到˙˙他的存在●無形體以有形的方式存在[打嗝]
當發生打嗝˙˙時怎辦呢?
就是[修行]˙˙˙選擇靈修的方式˙好好的修自己
打坐˙˙靈動˙˙訓體˙˙˙與靈體的溝通●讓他明白˙您有心與他[配合]修行的決心
其實˙˙˙
靈˙˙他用各種方式˙˙無非只是想喚醒[肉體]配合修行罷了
肉體只需精進的配合˙˙大致上[打嗝]的現象都能慢慢解除˙˙除了在固定的場所˙˙如廟宇˙˙等等才會[打嗝]
此篇自撰˙˙˙
選了一天˙到屏東[無極皇媽]那兒˙˙恰好遇上一群師姐˙˙也去[會靈]˙˙哭聲˙哭的震天嘎響˙又叫又跳˙˙
天啊˙˙˙
我翻翻白眼˙˙如果他們真的是第一次會到靈˙˙他們哭叫˙˙我ㄧ定不會[反感]˙˙但是
他們是[老手]了˙˙為何[會靈母]˙˙還要哭的超大聲又強勢[不像訴苦]˙˙倒像吵架
旁邊一同前往的師姐說道:人家都傳說˙˙會靈哭的越大聲˙˙靈母才會聽的到˙˙也才越有效
我˙˙˙簡直要吐了
我只回他一句:拿麥克風˙˙或者大聲公[擴音器]˙˙效果最好
真的是˙˙錯誤的觀念˙˙有太多可笑的觀念˙˙在傳承
我們要認真依理修行●依[大地風雲經]修行˙˙別搞一堆笑掉別的宗教大牙的[可笑花招]
感恩
11月2日下午突然想去閉關.
拿起手機狂打對電話那頭的淨蓮說.....師姊.我要去您那關3天
.....是閉關哦.不是給警察抓去關的關嘿= =.
下班後隨便拿幾件衣服飆到桃園凌雲宮.
閉關前我問了一大堆問題期待有不平凡的體驗.
師姊叫我以平常心看待.打坐.讀經書.睡覺.不要亂想把心靜下來.這我哪聽的下去呢...
閉關耶哈哈越想越興奮.
時間一到我趕緊把自己關起來還上鎖勒
.要有不一樣的體驗就是先把電燈關掉.喔喔喔.氣氛來了哦
0.0真的是伸手不見五指耶.搞不好無形的東東就在我旁邊勒.
我開始打坐感應周遭的氣場.
有了抓到那種不一樣的感覺了.....不對....是我太緊張了想便便.
喔肚肚好痛.尿桶呢.唉呀.撞到牆了.忘了開電燈了.快喔.開關在哪阿.....
一陣忙亂後終於解決了.身體也舒坦很多.我想應該先把心靜下來.嗯.靜下來了.
房間的溫度一直在下降.糟糕...腳麻了.不行.我不能這樣就被打敗.我用力的給它感應....
唉呦.怎麼頭開始痛起來了.
傷腦筋.不如先睡一下吧.醒來已經是白天了.
不過房間依然是暗暗的.
打起精神再度開始打坐.....沒感應.那讀經書吧...
看不下去耶.那再坐吧.終於放空了.
我不知不覺也睡著了.....= =.
開始灰心了.
拿著蘋果當炸雞塊.
把芭拉當碳炭烤香雞腿.
幻想著火龍果是3分熟的牛排.....
無奈.
想抽煙又不可以抽.
大辣辣的在地上滾.劈腿.倒立.18招都出來了.
礙......我到底在幹麻呢><.躺在地上感覺身體越來越虛弱.
看著桌子居然會移動.沒人穿的鞋子也會動.
我知道這都是幻覺.我開始探討我的人生.
終於想通了.大腸也通了.屁屁也通了....= =.
每個人閉關的體驗都不同.切勿怪力亂神.追求神通.修行的正信正念最重要.共勉之....^^
這篇是貼文˙˙˙來自小D師兄
五眼
一九六九年佛誕日以英文講於紐約大覺寺
講稿由舒吉夫人、唐龍居士譯成中文
諸位朋友:
什麼叫做五眼呢?
在佛教的名詞裡,五眼是指肉眼、天眼、慧眼、法眼和佛眼。我今天想引用 這幾個名稱,來和諸位研討一些佛法。首先我要指出,這裡所稱的「眼」,並不 是單指人類的眼睛。人類的眼睛只是肉眼的一種。事實上,人眼並不十分優越。 鷹的眼睛比人眼看得遠得多。貓頭鷹的眼睛對於光,遠比我們的眼睛敏感,所以 貓頭鷹能在黑暗裡看見我們看不到的東西。
肉眼
為了說明人眼的限制,我要介紹這張由現代科學家所繪製叫做電磁光譜的圖 表。這張圖表告訴我們,人眼只能看見宇宙裡非常狹窄 的一段,我們稱它為「可見光帶」(指圖中的彩色部分)。人眼看不到紅內線波 長和比這波長更長的一切,也不能看到紫外線波長和比這波長更短的一切。
那就是說:在人類還沒有發明別的工具來幫助他的肉眼探測「可見光帶」以 外的宇宙前,人類所看到的,並認為是完全的、真的、確實的世界,實際上是極 不完全的,它只是整個宇宙的極小一部分。今天我們所看到的宇宙,已經比幾百 年前不知要大了多少,可是還只是整個宇宙微乎其微的一部分;這個極重要的事 實真理,一向是被人類所忽略的。想想兩千五百年前佛陀便能不靠我們今日所擁 有的任何工具指出同樣的結論。那確實是令人驚服的。
這裡有個比喻,也許可以幫各位更清楚地瞭解我們人類的肉眼是如何拙劣, 以及天眼和肉眼的比較是怎樣的。
試想像在一個大城市的中心,如果有一幢完全關閉的屋子,只開了一個很小 的窗子,從這個窗口,一個人只能看到層疊的高樓和上面一小塊藍色天空,以及 有限的人們活動。假設有一個小孩,在這屋子裡出生長大,那麼他對世界的印象 可能是什麼樣兒呢?無疑地,他對他的世界的印象是根據透過這個小小的窗口所 看到的一切。你如為他描述海景浩瀚的美麗和日出日落的奇觀,無論說得怎樣天 花亂墜,他都很難瞭解,很難欣賞。我們人類的肉眼所能給我們的便只有這些。 事實上我們是住在一個黑暗的屋子裡,透過一個很小的「窗口」——我們的眼 睛——去看世界,然而我們卻堅持地說,我們所看到的是一個完全整體、確切而 又真實的世界!
現在假設另有一所完全封閉的房子建在山頂上,並且開有一個很大的風景 窗,從這兒可以看見無際的天空和無限的曠野。或許,為了讓它更顯得美妙些, 我們不妨說,到處都是鮮花園地,還有少女們在園中曼舞婆娑。在這個屋裡也有 一個小孩出生成長。
那第二個孩子所看見的世界,無疑地要遠比那個從小窗口看出去的擁擠都市 要來得偉大與美麗。如果說第一個孩子只有肉眼,那麼我們可以譬喻地說,第二 個孩子是具有天眼了。
天眼
通常我們都說只有天上的神或女神才有天眼,然而按照佛教的義理,這種說 法並不完全正確,因為我們人類也能得到天眼,有兩個方法可以使我們做到:一 是透過「禪那」(Dhyana),這是一個梵文字,通常譯為「冥想」(Me ditation)。另一個方法是在肉眼上加儀器(要知道肉眼本身也是一種 儀器,在今天甚至可以移植了)。雖然第一個方法比第二個高明得多,第二個方 法卻可能易於為現代人所接受。現代人依靠高度望遠鏡可以看得很遠很遠。用顯 微鏡可以看到肉眼所不見的微生物的活動。今天,一個人可以藉著人造衛星及電 視看到萬千里以外發生的事。有許多奇景在佛陀的時代是天眼所獨享的,現代人 也能看到了。在佛陀的時代,禪那可能是使人類超越肉眼限制的唯一方法。其實, 人看的能力原是無限的,我們之所以不能發揮這整個看的能力,乃是受了我們 這對肉眼的限制。很明顯的,佛陀深知這一真理。經過多年的禪那,佛陀發現肉 眼的障礙可以打破,人原來的看的能力可以充分發揮。當一個人發揮了他原來的 視力時,他將毫無困難地把視界擴展到天眼所能達到的範圍。
說到這兒,我相信諸位不難瞭解肉眼是什麼,天眼是什麼了。在佛陀的時代, 使人類瞭解天眼是很困難的。但是在現代,實際看來,我們每個人都擁有某種程 度的天眼,因此,我們也就比較容易領會得到。
慧眼
現在讓我們來談慧眼。
為了描述慧眼,我必須介紹一個很重要的佛法基本概念,這個概念在梵文裡 叫做 Sunyata,通常把它譯為「空」,更正確些,是譯成「第一義空」。 這個教義是很獨特的,在別的宗教教義裡可不容易找到。佛教浩瀚的經典有極大 部分致力於研究「空」。我今天所能貢獻給各位的,實在只是從汪洋大海中掬出 來的一滴水,但我願意盡我所能。以下是介紹佛陀常常使用的三種分析方法。而 每一個方法都歸結到宇宙萬物萬象的本體原皆是「空」。
第一種方法,我叫它分解分析法。
我這裡有一架收音機,讓我用它來做例子。這是一架我們叫做收音機的東 西,現在我把它的擴聲器拿了出來,諸位是否把這一個擴聲器叫做收音機呢?答 案是否定的。諸位將稱它為擴聲器。現在我又拿出電晶體,諸位把電晶體叫做收 音機嗎?又不是的,那是電晶體。電容器、電阻器、塑膠套子、電線等等,又怎 樣呢?這些部分無一可以稱為收音機。現在請大家注意,當各個部分都拆散移開 了後,諸位能告訴我收音機在那裡嗎?收音機沒有了。因此,「收音機」只是我 們為暫時合在一起的許多零件的集合體所取的一個假名稱。當一個人在心中把它 分解時,它就失去了存在。因此,收音機並不是一個永久性的實體,收音機即是 「空」。(請注意這個「空」不是「實」和「空」相對的空,也不是什麼都沒有 的空。因此,佛法中更精密地稱之為「第一義空」。)
不僅收音機是「空」,擴聲器也是「空」。假如我拿出擴聲器中的磁鐵,諸 位稱它為擴聲器嗎?不會的,諸位一定稱它為磁鐵。假如我移掉架子,諸位稱它 為擴聲器嗎?也不會的,諸位將稱它為架子。當所有的零件都拆開移去時,你還 到那裡去找擴聲器呢?所以,我們分解了擴聲器,它就失去它的存在。擴聲器不 是一個永久性的實體,擴聲器是「空」。
分解的分析法非常重要。因為諸位可以把這個方法應用到世上的每一樣東西 上而引出相同的結論:每一樣東西都能分解,沒有一樣東西是永久性的實體。所 以,不管我們稱呼它為什麼,它總是「空」。佛陀把這個方法應用到他自己身體 上。他幻想從他身體上去掉他的頭,而後問道:這頭是否還能稱為人身或「自我」? 答案是:否,它是一個頭。他從身上取去手臂,這可以叫做人身或「自我」嗎? 答案又是:否,它是一隻手臂。他取出他的心,問道:這是否人身或「自我」? 也不是的。現在我們甚至於更精確地瞭解到一個人的心可以移植給另一個人,而 不把另一個人改變成這個人。他取去身上的每一部分,發現這些部分沒有一個可 以稱為人身或「自我」。最後,在每一部分都移去之後,「自我」在那裡呢?因 此,他下結論說:不僅肉體是「空」的,就連「自我」的觀念也是「空」。
第二個方法,我叫它歸納分析法。
雖然我們在世界上看到成千成萬不同的東西,人卻能將它們歸納為少數基本 原素。比如說,基於化學的特性,人類把黃金列為基本原素之一。雖然成千的金 製物品,從複雜的黃金鑄像到簡單的金條,有各種不同的名稱,但每種金製物品 都可以熔解並再鑄成另一形狀,它們都是可變的、不恆久的。能保持不變的是共 同的化學特性。因為有這共同的特性,所以我們就把所有的這些物品叫做金子。 換句話說,它們都可以歸納成一個稱為金子的單一元素。
在佛陀的時代,印度哲學家將宇宙間的森羅萬象歸納為四種基本元素,就 是:地、水、火、風。佛陀則宣稱這四種元素還可以進一步歸納為「空」。並用 金子做例子,佛陀的意思是:雖然我們已經抽出這一切金製物品的共同特性,稱 它為金子,可是我們能指出金子是怎樣的一種東西嗎?能指出金子究竟在那裡 嗎?凡是我們所能夠指出的,都祇是金子的某一種特殊形狀,例如金條,可是金 條不能代表金子,因為金條是可以變的,並不是永久不變的。因此,「金子」這 二個字只是我們給某些特性的一個名稱,是沒法拿出來給你看的。所以,佛說金 子是「空」。基於同樣的推論,一切固體都即是「空」。
不僅固體是空,液體又何嘗不是空?液體的特性,也是沒有永久性,沒有固 定的形狀,是可變的,是無從捉摸的,是空。兩千五百多年前,佛陀說,宇宙每 一樣東西都能歸納為「空」。(這即是「色即是空」的註釋。不但色法是空,心 法也是空,因為歐美人著重物質,所以這篇講詞偏重色法,請讀者注意。)
西方科學家也獲得一個與此類同的結論,那確是很有趣的事。在愛因斯坦發 現相對論之前,西方科學家把宇宙萬物歸納為兩個基本元素,說這兩個元素是恆 久常存的;一個叫做物質,另一個叫做能。愛因斯坦用數學方法證明,將這兩個 元素統一了起來。他說:物質也是能的一種形態、正和電是能的一種形態,光是 能的一種形態等一樣。他由此下結論說,宇宙萬物萬象都只是能的各種不同的形 態。可是我們如進一步問,什麼是能的原來性質呢?你能拿出能的本體來給我們 看看嗎?雖然我不敢武斷地說西洋科學家的所謂能,同於佛法的所謂「空」,至 少我說能的本體也是沒有固定形狀,無法捉摸,類似於「空」。
第三個方法,我叫它透視分析法。
佛陀用禪那來實施這種方法,我們沒有這樣的功夫,不容易照辦,幸好現代 的科學成就提供了許多工具儀器,可以大大地幫助我們瞭解這個透視分析法。
讓我們再來談談這張電磁光譜。我們知道,人類的肉眼只 能看到宇宙中這個在譜上叫做「可見光帶」的很小的範圍。但是靠某種儀器的幫 助,例如紅內線儀、X光、顯微鏡等,現代人已能夠看到「可見光帶」以外的若 干宇宙領域。為了更容易幫助諸位透徹瞭解起見,請諸位再看這張圖表 。這張圖表所顯示的是,藉不同的儀器、在不同的電磁波長下所看 到的一個通常我們所謂的人。我在這張圖表上標明了一到五。在「一」底下,諸 位看到一個主要由紅、黃及綠三種顏色所構成的形象,那是藉紅內線儀所看到的 人的樣子。在「二」底下是肉眼不用其他儀器所看到的人。在「三」底下是透過 X光所看到的人,皮和肉都不見了,然而骨架仍在。接著一個標明「四」的,是 用顯微鏡所看到的人身各部分的分子構造圖。最右邊標明「五」的是一片空白。
諸位看了這個圖,請不要誤會,說這四個圖和那一片空白是代表不同的實 體,它們是同一個人。也不要誤會,認為從左到右它們佔據著不同的空間。實際 上,它們是在同一個空間裡的。為了再說得清楚一點,請諸位把我當作我所談的 那個人。請試想像,如果諸位的眼睛能看到紅內線,那麼諸位所看到站在這裡的 我便是紅、黃、綠三色組成的形象。現在,再改用諸位日常使用的「儀器」來看, 在諸位的肉眼裡,我的身體顯現出來了。再想像諸位的眼睛能看到X光,那麼皮 肉及血液都消失了,諸位現在看見的,便只是我的骨骼。再換另一種儀器——顯 微鏡的眼睛——來看,現在站在這裡的則是一個複雜的分子結合了。我們更進一 步深入探討,現代科學告訴我們,分子是由原子組成,而原子則由質點組成,最 後一切質量都可以轉變成能。能的原本性質是我們看不見,也抓不到,無形無色, 無從捉摸的。讓我們稱它為「無
形之形」,這個就是「五」底下的空白處。
請諸位注意這一事實:我仍是同一個通常所謂的人,但現在卻以不同的形象 在諸位的面前呈現——一個彩色的影像,一個肉體,一架骨骼,一個分子微體的 結合,以及諸位從各種不同的境界看成的其他許多形態。最後則是無形之形。
這第三個方法——透視分析法,也引到同樣的結論:宇宙間的萬物萬象都可 以深究到它的根源,科學家稱它為能,而佛陀稱它為「空」。
有一點極其重要,要請諸位注意,前面我所說的都是意識理解,而「空」卻 是直接的經驗境界。容我重複地說一遍:「空」是直接的經驗境界。據說當一個 人達到那境界時,他便會經驗到一種極大的快樂感,比一般人所經驗到的任何快 樂感都要強幾百倍。不僅這樣,「空」是一種沒有變動與無常之感的境界。
現在讓我再推進一步。諸位都知道,認識了人的痛苦是導致悉達多太子放棄 宮廷生活,做一個苦行僧,去尋求人類解脫大道的直接原因。佛陀列出了人類的 八苦——苦在梵文裡是duhkha。這八苦是生、老、病、死、愛別離、怨憎 會、求不得和無常(也即是五蘊熾盛)。我沒有時間為諸位更詳細地解繹八苦, 但是,如果諸位細心地將它們分析一下,就可以斷定,這八苦統統都跟我們所具 有的肉體,以及我們稱為「自我」的意識有關,或者也可以說,肉體和「自我」 意識是造成一切痛苦的根源。
因此顯而易見,在「空」的境界中,肉體與「自我」意識已不再存在,苦又 怎麼還能存在呢?當一個人達到那種境界時,宇宙萬物,包括他自己在內,都成 「空」觀。所有人類的痛苦以及生死都消失了,都不再執著,這種人我們說他擁 有了慧眼。
這就像忽然從一個極沉重的負擔中解脫出來;這就像慈母和他失去了多年的 愛子不期而遇的心境;這就像在一個狂風暴雨的大海中絕望地航行時,忽然發現 一條地平線時的狂歡。這些是佛經上對一個人得到慧眼時,所經歷的大喜悅的一 點描寫。
很多佛陀的弟子都達到了這種境界。在佛教裡他們被稱為阿羅漢,他們已是 聖人。然而佛陀卻向他們發出嚴厲的警告:「不要停頓在慧眼上!」佛陀指出, 人的最大的病是執著;當人只有肉眼或天眼的時候,他把不完整、易變的,因而 也是虛妄不真實的世界看成完全的、恆久的、真實的。他就執著於他所看到的世 界,一切痛苦由此而生,這是一個極端。可是當一個人用慧眼看見了宇宙萬物是 無常的、不真的、「空」的時候,他喜樂留戀於這個「空」的境界,這就成了對 「空」的執著,是另一個極端。無論是對「有」或對「空」,一旦有了執著,那 個構成一切無明和痛苦之根的「自我」意識便不能完全絕滅,人也就不能澈底解 脫。因此,法眼的獲得乃是佛法中再進一步的教旨。
法眼
什麼是法眼呢?一個人得到了慧眼之後,能不停滯留戀在「空」的境界裡, 卻體認到:雖然他在不同的境界裡所看到的都是虛妄不實的幻相,然而對那一個 境界而言,這些幻相即是真的,這個人得到了法眼。
現在讓我們再參考第二個圖表。一個只有肉眼的人會堅持只有肉眼所看見的 一切是真的,他缺乏對其他境界的知識。一個擁有天眼的人會說紅內線的形象、 肉體、骨架、分子的複合體等等都是真的,並執著於這一切。一個擁有慧眼的人 看出這個圖上的一切形象全是無常、無實體和虛妄不真的幻相,唯有「空」才是 真實恆久的狀態,因此便執著於「空」。
現在一個擁有法眼的人會說,雖然這一切形象確實是無常、虛妄的假相,它 們卻不是與「空」分得開的另一實體,它們都是同體,然而就它們所在的境界領 域而言,它們全都是真的、實有的。
「空」的直接體驗給人以大智慧;然而若能把一切雖然都是假相,可是在它 自己的境界領域裡卻是真的這一點認識了,那就會自然產生一種無條件的、無差 別的、遍及一切的愛與慈悲。我們認為這種人擁有法眼,在佛教裡則稱他為菩提 薩埵,簡稱菩薩。
一旦一個人達到了「空」的境界而又能克服了對「空」的執著,無條件、無 差別、遍及一切的愛與慈悲,便自然而然地從一個「空」的直接經驗裡產生出來, 那真是人類的奇蹟,也因此使得佛法成為最獨特、最精深的實踐教義。
讓我告訴諸位一個故事,用它來說明得到慧眼的阿羅漢與擁有法眼的菩薩間 不同之處。
一座大廈失火了,只有一個導向安全的門。許多人——男人、女人、小孩—— 在這大廈裡玩,他們之中只有少數人知道火災的危險。這少數知道危險的人,努 力尋求一條出路。路是又長又難走的。最後他們衝出濃煙,出了大廈,當他們再 度在戶外新鮮的空氣裡呼吸時,他們是如此地高興,以致他們就只是躺在地上, 再也不想做任何事情了。然而,他們之中卻有一個人,不這樣想。他記得許多人 仍在這大廈裡,而不明白火的危險;而且即使他們明白了,他們也不知道通到門 口的路。所以,他便不顧自己的疲倦和危險,一再跑進大廈,去引導別人走出這 危險的地方。
這個人就是菩薩。
另一個有名的故事,由赫士唐‧史密斯教援(中文名字是施錫恩)在他的傑作《人類的宗教》裡介紹給西方的 讀者。故事是這樣的:三個人為了到遠地尋寶而旅行橫貫沙漠。他們在烈日下走 了一段很長的路,又累又渴,急切需要一個蔭涼的地方休息,和一些水或水果來 解他們的焦渴。忽然,他們來到一個有圍牆的莊院。他們之中一個人爬上牆頭, 高興地喊起來,就跳進了那莊院,第二個旅行者跟著也跳進了莊院。接著第三個 旅行者也爬上了牆,他從那裡看到一所美麗的花園,在棕櫚樹的蔭蔽下,還有一 個有噴泉的大水池。在渴累交迫、赤日黃沙的景況下,這是何等的誘惑!正當他 要跳進莊院去的時候,他想起還有許多許多的旅行者仍舊在那可怕的炎日沙漠裡 拖著沉重的腳步徬徨,不知道有這個綠洲。他終於拒絕了跳進莊院的誘惑,忍耐 著一切的苦,再爬下牆來,回到那漫無邊際、熾熱的沙漠裡,去接引別的旅行者 到這個蔭涼休息的地方來。
我相信在座的每個人都不難瞭解,這第三個人是菩薩。
這裡必須指出:這樣的慈悲並不是表面的,而是發自內心,深不可測的。它 沒有諸如「因為我喜歡你」或「因為你服從我」一類的先決條件。它是無差別的、 無條件的。這種慈悲和愛是從「空」的直接體驗而生,是從完全調和、完全平等、 沒有任何執著的境界而生。
為了幫助各位更正確地瞭解法眼,我必須提出非常重要的兩點。第一,法眼 能觀照真理的無限方面。正如在無邊無際的太空中,天文學家指出許多銀河、恆 星、行星等等一樣,在「空」的體驗中看出無窮無數的境界,無窮無數的天堂、 人間,無窮無數的有情眾生和不可計數的活動。第二,具有法眼的菩薩是沒有執 著的。在《金剛經》裡佛陀一再地說,當菩薩救度眾生時,他對主體,例如「自 我」;對客體,例如「你」;對其餘的事物,例如行為;或對時間的概念都沒有 任何執著。因為如果菩薩對任何事物有絲毫執著,他便不能稱為菩薩。
說到這裡,我希望諸位對肉眼、天眼、慧眼及法眼這四種眼已經有了清楚的 觀念。下面是禪宗裡兩首有名的偈及關於它們的故事。
中國唐朝時候,有一次禪宗的五祖要他的弟子們都寫一首偈給他看,以顯示 他們對佛法的瞭解。神秀上座呈了如下的一首:
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臺;
時時勤拂拭,勿使惹塵埃。
五祖評論說,神秀只到了門口,還沒有登堂入室。
一個名叫惠能的俗人也在寺內。雖然他沒有接受過五祖的教誨,卻是一個有 大利根的人。當惠能聽到這首偈時,他不以為然,便說:「我也有一首偈。」於 是就宣讀他的偈:
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
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後來,惠能做了五祖的弟子並證到大覺大悟,成為禪宗史上最有名的六祖。 他對不同根性的人施以不同的教誨。雖然沒有這樣的記載,我敢說,六祖會毫不 猶疑地告訴一個來求教的初學者:
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臺;
時時勤拂拭,勿使惹塵埃。
現在我想問:神秀是用了那種眼作他的偈?惠能又是用了那種眼不同意神秀 而唸出他的偈?為什麼在他成了六祖之後,他卻可以用他先前所不同意的偈來教 人?現在六祖用的又是那一種眼呢?我不回答這些問題,願意把它們留給諸位, 以便諸位都可以找到自己的答案。
佛眼
現在我們來談談佛眼。
到此為止,我算勉強說了一些關於前四種眼的解說。可是關於佛眼,我確實 無法說什麼,因為無論我說什麼,都是隔靴抓癢,不會中鵠的。
但我也很明白,我不能就此停止,站在這裡,一聲不響,像佛陀那樣,就只 舉起一朵金色蓮花。不僅我沒有像佛陀那種透過沈默能夠傳達瞭解的輻射力,而 且諸位也不會滿意。那是可以瞭解的,因為不但我們的眼是肉眼、我們的耳朵和 意識也同樣都是肉體的,所以我們必須使它們滿足。因此,我總得說上一點兒:
一、諸位一定會注意到,當我談到前面四種眼的時候,總有一個主體和一個 客體。譬如說,就肉眼而言,人是主體,世間現象是客體;就慧眼而言,阿羅漢 是主體,「空」是客體;當我說法眼時,菩薩是主體而宇宙間萬千境界是客體。 然而,現在談到佛眼時,倘若說佛是主體而宇宙是客體,那就絕對錯了。因為佛 與宇宙之間區別已經不再存在;佛就是宇宙,宇宙就是佛。倘若說佛擁有佛眼, 這話是同樣的錯誤,因為佛與佛眼之間也沒有差別;佛眼就是佛而佛就是佛眼。 簡而言之,諸位所能提到的任何相對觀念,在佛眼下都不再存在。甚至「空」也 不存在,因為「空」就是佛,而佛就是「空」。
二、我對佛眼想說的第二點,是關於「無限的無限」概念。我說「無限的無 限」是什麼意思呢?如果我們說人類宇宙觀的概念是無限的,那麼拿它和佛陀宇 宙觀的體驗相比較,只就有如一個泡沫在大海之中。這是不可信的嗎?是的,這 是難信的。但是讓我們想想數學裡說些什麼。諸位知道一次乘方是一條直線;兩 次乘方是一個平面或面積;三次乘方代表一體積或空間,其大小已經可能是無限 的了。現在四次乘方怎樣呢?五次乘方以至若干次乘方又是怎麼樣的呢?如果諸 位能向我解釋若干次乘方代表的是什麼,諸位對佛陀的宇宙觀——無限的無 限——就已有點瞭解了。
三、我對佛眼想說的第三點是瞬息性和「一發即到性」,這又是一個很難為 人們瞭解的概念。對我們來說,時間的持續是一件確確實實的事。因為有這個時 間的因素,人從一個嬰孩長大為青年、成人和老年等等。若說在佛眼之下時間是 不存在的,這是我們不能瞭解的。那就是佛眼之所以為佛眼。億萬年無異於一剎那。照我們的宇宙觀看來,距離地球以億萬光年計的世界,佛可以在一瞬間到達, 這是如何的奇蹟!
四、關於佛眼的第四點是互攝互入的總體性與無不涵攝性。諸位中可能看過 一部叫「黃色潛艇」的電影。在那電影裡,有一個真空吸管的怪物,它能吸進任 何遇到的東西,在它吸完世界上一切東西以後,它開始吸它所站著的大地。真空 吸管是如此有力,以致它把整個地球吸到了自己身體裡面,於是它也吸進了它自 己。這一個描寫可以給諸位一些無不涵攝的概念。
綜結而言,我對佛眼提到了下列四點:
一、無主體與客體,那是絕對待,沒有相對概念;
二、無限的無限,那是絕空間,沒有空間概念;
三、瞬息性和一發即到性,那是絕時間,沒有時間概念;
四、總體性和無不涵攝性,那是無空無,沒有空無所有的概念。
這是佛眼的四種概念。
在我結束今天的講話前,我要給諸位再講一個有趣的故事:
有一對夫婦,常要爭吵,後來他們聽到了五眼的說法。有一天他們又開始吵 嘴了,看起來那又將是一次像往常一樣的爭吵,弄得夫妻兩人都惱怒非常,氣憤 頹喪,以致他們可以好幾天見面不講話。正在這當兒,忽然丈夫說:「現在我在 用我的天眼,呀!你只不過是一具骨架,我為什麼要跟一具骨架爭吵呢?」妻子 靜默了一會兒,然後放聲大笑。丈夫問她:「你現在幹什麼?」妻子說:「我正 在用我的慧眼,你已經消失了。現在沒有什麼可以惱我了。我很快樂的在『空』 的境界裡。」然後他們兩個都大笑著說:「還是讓我們都用我們的法眼吧。雖然 我們都是假相,但讓我們在這個境界中快樂地生活在一起吧。」
今天我們慶祝這位偉人——釋迦牟尼佛的生日,智海法師還要贈送諸位一個 大生日蛋糕。我現在所贈送的只是一些生日糖果而已。我的生日糖果是這句忠 告:「不要總是用你的肉眼,要把視界擴大。」不要讓你的心老是被這個細窄地 段中所見到的事物弄得神魂顛倒。把窄帶打破,把視界擴大,發展張開你的天眼。 漸漸地發展張開你的慧眼。到了這個境地後,請諸位想著在那廣大熾熱的生死大 漠中掙扎的許多同胞以及別的可憐眾生;張開你的法眼。最後我希望諸位全都有 佛眼,諸位都成佛。
謝謝諸位!
1.可以從外相來衡量一個人是否得到嗎?是否為解脫者嗎?
因為一般人都習以為常的從知見觀念。。。來衡量判斷一個人。。。。一個真正有內涵注意實修實證大
安心。。。。大自在的人。。。他不會注重亮麗的外表(我正積極努力當中)不邋遢這樣就好。。。。
如道理已經送進您門口。。。因為「相、識所阻」而進不了大門 。。。進不了您的內心。。。進不了您
的世界。。。所以擦身而過。。。。
如!有人介紹這個資料不錯。。。修法不錯。。。但有些人會因為他不是某某大師級或明星級
的。。。。就說這不值得看。。。。。
知名度也是一種外相。。。從知名度來衡來一個人
還有男相女相。。。這方面很多的學道修行者,又是很容易卡在這男女相上。。。。
2.在文化水平越高的地方。。。。男女的地位就越平等。。。男女眾是平等。。。。但是有人認
定。。。一定要男師父帶。。。才有力。。。才正確。。。就認為女眾業障深。。。少修幾百年。。。
像這樣的話又是男相。。。女相來劃分。。。一個人的修行。。。修證智慧這樣是不夠客觀
的。。。。。
我們太容易被外相卡住分開來。。。做出錯誤的判斷與劃分。。。。
我們能不能客觀的靜下來。。。不管「知名度」「男女相」「貧富」「美醜」。。。來客觀的聆
聽。。。。參考看看。。。。能不能幫助自己。。。。自在解脫。。。正信。。。正念。。。
因為錯誤的知見。。。著相的知見。。。損失的是我們自己。。。。。
。。。這就是不能以[身相得見如來]。。。。
本文自撰˙˙感恩
問˙˙˙
師兄師姐你們好我是一個重大傷病的人我在前三年車禍.開頭部手術.所以我會常常頭痛我又很想學通靈可是在靜坐的時候頭都會痛.就做不下去了.不知道該怎麼辦才好.希望師兄.姐能告訴我一個方法好嗎?
答˙˙˙
靈修˙˙不是為了通靈
若出發點錯誤˙˙將會有料想不到的結果˙˙
如有人為了事業能順暢而修˙˙一般
觀點沒建立好˙˙˙錯誤一定會造成
修˙˙˙只是找回原本的面目˙˙原本的面目是如何呢??
無污無染
無污無染˙˙就沒有苦源˙˙
●我們沒有辦法阻絕不斷變動的外境˙˙所以必須修心˙˙去應變外境
更深一點是
心不覺得外境的變化˙˙所以無起無落[這一點我正努力的做]
˙˙˙˙˙˙˙˙˙˙˙˙˙˙˙˙˙˙˙˙˙˙˙˙˙˙˙˙˙˙
打坐求通靈
10個入魔8個˙˙˙
˙˙˙˙˙˙˙˙˙˙˙˙˙˙˙˙˙˙˙˙˙˙˙˙˙˙˙˙˙˙˙˙
打坐會頭痛˙˙˙就是因為您受過傷的頭˙˙氣血瘀積故
先練習˙˙先觀[微細的氣]˙˙在轉˙˙在動˙˙在來[練氣]療傷
˙˙˙˙˙˙˙˙˙˙˙˙˙˙˙˙˙˙˙˙˙˙˙˙˙˙˙˙˙˙
而做[赦因果]˙˙也是必須的
修行的阻力˙˙除了[有形體][還會有無形體]
因果˙˙非是赦免掉˙˙而是重業輕報˙˙分期付款
●所有人說˙˙您給我多少錢˙˙您的因果˙˙我全部幫您做掉
您就要知道˙˙說這句話的人˙˙自己就是[入魔][搞不清楚狀況][也可以說是白修了]
靈修˙˙˙是捷徑˙˙當然阻力就多˙˙自己要建立起●不退道的心˙才是重點
˙˙˙˙˙˙˙˙˙˙˙˙˙˙˙˙˙˙˙˙˙˙˙˙˙˙˙˙˙
莫分陰陽時˙˙天與地通
靈心一點通˙˙玄關竅中
˙˙˙˙˙˙˙˙˙˙˙˙˙˙˙˙˙˙˙˙˙˙˙˙˙˙˙˙˙˙˙˙
而這玄關竅˙˙˙有人問說:是否要給一貫道˙˙的點傳師點˙˙才算通
這末學不置評˙˙˙
各宗教˙˙都會說自己的法殊勝˙˙這屬正常
玄關竅●集˙˙觀˙˙˙沖˙˙是重點
˙˙˙˙˙˙˙˙˙˙˙˙˙˙˙˙˙˙˙˙˙˙˙˙˙˙˙˙˙˙
多少人˙˙只是[信仰]˙˙沒有實修實證
隨便一個[師父][師兄姊]一說˙˙心中的信念˙˙就紛紛瓦解
●修道˙˙精一專修˙˙專注信念
●修適合自己的法門˙˙回歸自己的本位
走大道˙˙別被叉路[迷惑了]
感恩
此文章自撰˙˙
人們總是能夠為自己找藉口˙˙卻嚴格的要求他人˙˙尤其是自己的情侶˙另一半˙˙˙
有人說˙˙˙
情關最難過˙˙˙
色戒最難守˙˙˙
偷戒最易犯˙˙˙
心的細微處˙˙真的˙真的˙˙
守住˙˙˙
這是從守戒處˙˙來觀自己˙˙˙
感恩
很棒的文章
目的在於教世人不要只關心小孩
有天我們也會老唷
記得在花蓮門諾醫院長廊上看見的宣導海報
"記得寶寶是一歲又...個月長第一顆牙齒,卻不記得父親最後一顆牙是什麼時候
掉的"
這樣的話在我的腦袋裡
好像腦忽然被用棒子打了一下
心想:對厚∼
現在部份的年輕父母
都只關心自己痛肚子生的小孩
我們也曾是父母痛肚子痛心肝生下來、養大的不是嗎
有一天我老了,也會...
周六一大早,還在賴床,電話鈴聲打斷了我的清夢,原來是媽:「中午要不要帶
孩子回來吃肉羹?」
「可是我答應孩子今天去麥當勞吃早餐耶!」媽仍不放棄:「把那個錢省下來
啊!開車回來才十分鐘。」
我心裡想:孩子一定喜歡吃漢堡,不要吃肉羹。
果然,在我猶豫時,老大、老二一個搖手、一個做拜託狀,大家都期待一周難得
一次的早餐會。
於是我告訴媽:「等我們討論好再打給妳好嗎?」媽有點幽幽地回:「好吧!」
電話一掛,孩子們同聲說:「不要啦!我們說好去麥當勞的。」
我告訴孩子:「外婆的目的根本不是要我們去吃肉羹,她是想看我們。」
「可是我們上星期不是才回去給她看過?」
我知道單以這個理由要更改原計畫有點不合理,便告訴孩子:「有一天我老了,
也會打電話給你們說:
『兒子啊!要不要回來?我烤了蛋糕哦,帶孩子回來吧!』
如果兒子回答我:『蛋糕到處有得賣,我今天沒空啦!』那我會很傷心。」
四歲的小女兒馬上說:「我不會。我會說好。」結果我們協議:早餐照原計畫,
晚上去外婆家。
媽媽知道了好高興:「那我晚上再煮肉羹。」
下午加完班,趕回家和孩子、老公會合,爸媽看到我們好高興。我們魚貫進入廚
房盛肉羹,
大人小孩嘰嘰喳查地聊天,媽媽開始訴說她的五十肩每天折磨著她。我問
她:「有沒有去做復健?熱敷?」
?「有啊,都沒有用!」...於是,我深深了解到媽媽要的不是醫療資訊,而是兒
女的關心。
走進廚房,看到一向愛乾淨的老媽心愛的鍋子蓋都沾了厚厚一層油垢,
便用鐵刷用力把它們刷洗乾淨,一面刷一面想到:媽媽一定是沒力氣刷它們了。
她曾經用雙手一手抱我、一手拿鏟子炒菜,也曾用雙手刷遍家裡每一個角落。
她那雙手還曾經握著汽車方向盤賺錢──她是台中第一位女計程車司機……
如今年紀大了,她的手累了,卻仍然忍著痠痛煮我們愛吃的肉羹麵、炒米粉,然
後打電話叫我們回家。
我再忙再累,都要常常回娘家洗鍋子;也希望有一天當我年紀大了、手也不再靈
光時,孩子們記得回家幫我刷刷鍋子。
這篇是貼文˙˙˙